咨询电话:
0755-85269373

PMC管理之批量生产管理的思路要点

栏目:精益技法 发布时间:2020-06-10
做好PMC管理,轻松搞定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工厂企业在精益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要如何合理安排产品进行批量生产的问题,这里就需要PMC管理部门对于批量生产进行合理的进行生产计划管理安排,从而满足各种情况的产品生产计划,做好PMC管理,轻松搞定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

  

批量,就是相同产品(或零件)一次投入和出产的数量。按照批量分批地生产产品,这是成批轮番生产类型的主要特征。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周期),就是前后两批产品(或零件)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当生产任务确定以后,如果批量大了,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了,生产间隔期就相应缩短。

批量大小,生产间隔期长短,对生产经济效益有很大影响。加大批量的好处是:设备调整次数减少,设备调整费就相应减少,设备利用率就能提高;有利于提高工人的劳动熟练程度,稳定产品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简化生产的组织管理工作和生产技术准备工作。

但是批量大了也有坏处:产品的生产周期延长,交货期推迟;在制品储备量增大,占用流动资金和生产面积增多。因此,要权衡利弊,合理地确定生产的批量。而PMC管理人员在进行生产计划安排时,确定批量和生产间隔期的主要方法有:

一、经济批量法
这是一种根据费用来确定合理批量的方法。批量大小对费用的影响,主要有两个因素:设备调整费用和库存保管费用。

批量越大,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少,分摊到每个产品(零件)的调整费用也就越小;批量越小,设备调整的次数就越多,分摊到每个产品的调整费用也就越大。但是,批量大,库存的保管费用会相应增加;批量小则保管费用也相应减少。求经济批量的原理就是用数学方法求得这两项费用之和为最小时的批量,即为经济批量。

二、以期定量法

这种方法就是首先确定生产间隔期,然后再据以确定相应的批量。为了简化生产管理,不仅应当使同一批制品在各车间的批量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而且应当使各制品的批量能与企业的月计划任务相等或成简单的倍数关系;还应当使企业使用的各种批量的数值种类不要太多。

因此,企业应统一规定为数不多、互为倍数的几个标准生产间隔期。企业中通常采用的生产间隔期有一季、两个月、一个月、半个月、一周、五天、两天、一天等等。

采用这种方法时,要对各种产品和零件进行分类,分别归入不同的批类。在分类时要考虑的因素有:单位产品或零件的价值、体积、工艺复杂程度、生产周期等。一般说来,凡是价值贵、体积大、工艺复杂,生产周期长的产品或零件,生产间隔期应短一些,批量小一些;反之,生产间隔期就长一些,批量大一些。

以期定量法的主要出发点是管理方便,而在经济效益方面考虑较少,缺乏细致的数量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把它同经济批量法结合起来运用。这就是首先计算产品(或零件)的经济批量,然后以计算出来的经济批量为基础,归入同它相接近的标准批类,以便既考虑经济效益,又简化生产管理。

 
在进行批量生产前,要注意生产作业计划是具体执行计划,这种具体化表现在将生产计划规定的产品任务在规格、空间、时间等方面进行分解,即在产品方面具体规定品种、数量;在作业单位方面具体规定到车间、班组乃至设备;在时间上细化到旬、周、日等。
所以生产作业计划不仅决定作业在各加工中心的加工顺序,还决定每个产品在各加工中心处理的时间。它的计划期一般为日或一个轮班,它是依据主生产计划完工时间,物料需求计划中各零件计划到位时间,以及产品的加工次序,充分利用瓶颈环节生产能力,保证生产中心按期完工,按时提供零部件,同时尽量使设备负荷均衡并使在制品库存尽量减少。
生产作业计划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计划关键设备或瓶颈环节零件加工的优先次序。对于多品种多加工次序的计划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原因是在现实中,生产运作必须面临重置时间、加工时间、中断等各种改变,作业组本身的变化以及外部供应商交货不准确性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