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对此束手无策,甚至习以为常。
为什么我们产品质量或服务老是上不去?
为什么客户的交货期我们老是一拖再拖?
为什么我们的成本老是居高不下?
这是因为我们现场管理“脏、乱、差”所致。
这样的企业产品品质才有保证,人员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会比现场混乱的企业好很多……
其实, 现场管理千头万绪,基本要素却只有三个:人、物、场所;现场情况千变万化,归结起来只有“两流”:物流和信息流。
现场管理者必须对这三要素和两流作细致的 分析和研究,从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答案。简单来说就是:
一、工艺流程查一查
二、流水线上算一算
三、动作要素减一减
四、平面图上调一调
五、搬运时空压一压
六、人机效率提一提
七、关键路线缩一缩
八、目视管理看一看
九、问题根源找一找
那么,治理车间管理的混乱,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人员配置:是否有足够的设备,适宜的管理层级与管理人员,各类生产人员与相关人员(生产计划员,采购,品管,仓管,技术员,水电工等)配置是否合理?
作业流程:是否制定了作业流程(生产排程,采购流程,质量检验程序与标准,仓库管理办法等,现场管理办法)?各部门是否按作业流程作业?
订单排程:生产计划员安排生产是否合理,产能是否超负荷而没有对应措施?
质量管理:有无对应书面质量标准,质量人员巡检、终检有无按标准彻底执行?问题点是否得到及时处理改善?
生产管理:工作流线设计是否合理?作业要求是否明确?生产排程是否周详?物料采购及物料准备是否能跟上生产需要?
仓库管理:物料是否有专人负责,料帐清楚?临时性问题,技术人员能否及时有效处理?
目视管理:生产现场有无整理,是否脏乱无序?不良品与良品未能有效区分造成混乱?
提高生产率、减少差错发生,健全班组管理:
标准化的执行要对班组生产现场进行规范化管理,使班组工作进入有序管理的状态,就要制订相应的管理标准,包括:
①生产现场管理标准化:
生产现场管理必须从基础抓起,即从制订工作标准、完善工作标准和真正贯彻执行及考核工作标准着手。
生产现场的工作标准可以分解成三个有明显区别的部分:一是管理工作标准,二是工作程序标准,三是工作人员工作标准。
②加强班组内部基础管理:
建立各类基础管理台帐、报表制度及工序奖惩考核办法;注重半成品库的基础管理工作,起到前道控制、后道监督的作用;
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化设备,使各类统计报表及生产任务单的下达均取代手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等等。
③建立健全班组生产现场管理规章制度:
包括围绕生产、安全、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所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条例、程序、办法等,如巡回检查制度、交接班制度、工作票制、岗位责任制度、安全责任制度、技术培训制度等,并且要规范统一,落到实处。
向管理要效益是完全正确的,关键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符合自身企业实际情况的、适合企业发展现状的管理模式就是最好的管理模式,所以说向管理要效益是企业永恒的主题。